汇集全球20W+新闻媒体资源,聚焦于国内外市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推广解决方案

文化艺术

张衡全,1995年生于安徽合肥,是一位在戏剧界迅速崛起的杰出青年艺术家。作为Awful Shoes Collective烂鞋子戏剧工作室的核心创始人,张衡全身兼导演、编剧及戏剧实践者多重身份。他的学术背景颇为深厚,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并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应用戏剧专业以及英国皇家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的高级剧场实践专业中获得硕士学位。张衡全专注于参与式戏剧的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和实验戏剧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感官体验来丰富戏剧表达。

张衡全(摄影:戚良禹,张潇瑶)

张衡全的戏剧作品《看不见的空间》(Invisible Space)是一部耳机剧场作品,由英国Theatre Deli青年扶植计划Shift+Space孵化并演出,也是2024上海国际城市莘庄先锋艺穗节的参演作品,艺穗节将以国际城市的视野呈现出艺术的多元性,先锋性和实验性。不仅给予表演者与观众间极大的互动创新空间,更使国际城市小剧场戏剧映射出城市文化的趋向和审美。

《看不见的空间》是一次感官体验主导的观众参与式作品,将《白蛇传》的故事现代化,讲述了白素贞在现代背景下寻找许仙的故事,她在旅程中遇到了代表水、土、雷、火四种元素的爱人。这四种元素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基本力量,也象征着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观众在戏剧中佩戴耳机,与演员互动,并在最后成为表演者本身。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引导,观众体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戏剧之旅,这种看似无形的联系——相遇的“缘分”与情感呼应在红绳交错的图景中显形。在《看不见的空间》这部作品中,张衡全不仅是导演,也是视觉设计、艺术指导,他通过这些角色,将戏剧艺术的边界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他不仅在戏剧构作的构思上有所贡献,更在舞台设计和观众互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右一为张衡全(摄影:戚良禹,张潇瑶)

张衡全的艺术创作初衷源于他对传统剧场礼仪和观演关系的思考。他认为,观众在剧场中的作用不应仅限于观看,他们的行为和意识应当能够对剧场空间产生影响,甚至成为表演者或剧场美学的一部分。他将观众的个人回忆视为宝贵的创作材料,但并不打算侵犯观众的隐私。因此,在《看不见的空间》中他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即在演出的最后十分钟,观众在耳机中听到随机的环境音和独白,这些声音与观众的个人记忆产生化学反应。当观众因为某个声音元素产生感触时,他们可以鼓掌,工作人员会用丝带将有相同反应的观众连接在一起。整个观演中,张衡全通过多感官体验将观众从传统的观演模式中解放出来,使观众成为戏剧的一部分。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了湿的床单、鲜花、土壤以及食物等多种感官材料,创造出一个丰富的感官世界。这些感官材料不仅刺激观众的触觉、嗅觉,还引导观众在心理上产生联想,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回忆。最终,观众会看到由他们的记忆和丝带构成的舞台布景,这种设计旨在激发观众的联想和回忆,同时保持了对观众隐私的尊重。

《看不见的空间》伦敦首演剧照(摄影:戚良禹,张潇瑶)

张衡全的过往作品同样体现了他对戏剧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例如,《食人魔百货》(Cannibals’Grocery)是基于观众参与,并由声音与感官材料作为主导体验元素的作品。《门》(The Door)则将巴西单人木偶剧流派Lambe-Lambe的表达形式与一对一剧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单人木偶剧作品。另外,他还参与了沉浸式物件剧场《汤》(Soup)和荒诞主义肢体剧场作品《末场休息》(Ending Interval)的创作。然而,张衡全的艺术创作不仅限于成人观众,他也致力于儿童戏剧教育。例如,《社区树》(The Community Tree)是针对英国儿童的社区戏剧工作坊,通过戏剧活动,他引导孩子们开启智趣,释放天性,挖掘潜能,提升综合素质。这些作品在不同的戏剧节上展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张衡全的艺术实践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厚理解和不懈追求。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他对艺术与社会、艺术与观众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的艺术创作,不断地探索着戏剧艺术的边界,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艺术盛宴。

《看不见的空间》2024上海国际城市莘庄艺穗节剧照

在《看不见的空间》的演职人员表中,我们有幸目睹了一群才华横溢的表演者们的精彩表现。这些演员们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呈现角色,他们与张衡全导演的紧密合作,使得这部作品的感官体验和深层艺术理念得以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对表演和动作的诠释,更是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以及对戏剧主题的精准把握。

《看不见的空间》演职人员表如下:

导演:张衡全,制作人:曹诗琪 ,戏剧构作/编剧:张潇瑶,主演:张峪萌,舞台美术:张书劢,声音设计:曹诗琪,灯光设计:高蕊,视觉设计:高蕊、罗佩佳、戚良禹、张书劢,视频制作:张峪萌、张潇瑶,宣传:曹诗琪、张衡全,平面设计:罗佩佳、戚良禹、张书劢,艺术指导:罗佩佳、戚良禹,技术指导:张峪萌,摄影:戚良禹、贰粥幕工作室。